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简析】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四月发黄州,自九江抵兴国,取高安,访子由.因游庐山……”可知此诗约作于五月间。
全诗道出了一个平凡的哲理,包括了全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综合等耐人寻思的概念。这不仅赢得了读者的广泛传诵,同时也成了人们讽喻某种社会现象的熟语。能产生这样的作用,就证明了这首诗的强大生命力。
(作者:苏轼 编辑:newpub)
上一篇::饮湖上初晴后雨下一篇::赠刘景文
相关文章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