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今时代的热点。为更好履行三苏祠博物馆的教育研究和社科普及功能,更好创新三苏文化的内涵挖掘、共享传播,结合《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文物博发〔2020〕30号)文件精神,2021年三苏祠博物馆与苏祠中学签订馆校合作协议,双方就教育教学、文化宣传、社会实践、学术研究等方面展开合作。合作中,三苏祠博物馆积极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包括文化讲座进校园和作品征集进校园两个方面。
文化讲座进校园方面,三苏祠博物馆积极开发设计博物馆课程,将三苏祠的博物馆资源和以三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地活化为多维读本和课本,积极主动配合苏祠中学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旨在把三苏祠博物馆打造成为苏祠中学的“第二课堂”“拓展课堂”,进一步提升苏祠中学学生的综合素质。2021年,三苏祠博物馆进苏祠中学共开展讲座8次,分别为《苏东坡的影响力》(3月18日)、《宋代眉山地区书院》(3月25日)、《三苏祠馆藏书画赏析》(4月22日)、《从出土壁画看两宋生活》(4月29日)、《宋人如何着装打扮》(6月24日)、《苏东坡的影响力》(10月27日)、《说姓道氏》(11月17日)、《苏轼的意义》(12月15日)。
作品征集进校园方面,三苏祠博物馆在《三苏祠》杂志上开辟专栏,向苏祠中学的师生发起主题为“我心中的苏东坡”、“我心中的三苏祠”的作品征集活动,2021年共举行了四次,共计约400多名学生投稿,经苏祠中学、三苏祠博物馆两轮评选后,刊登发表优秀文章12篇,分别为《我心中的苏东坡》(杨奕珊)、《致苏轼》(易小云)、《偶像苏东坡》(朱怡佳)、《月光逐君寄相思》(曾浩洋)、《追忆东坡》(陈雪怡)、《我心中的苏东坡》(唐哲玺)、《林荫之下》(蹇金秀)、《东坡印象》(涂舒文)、《我们一家与三苏祠的故事》(郑艾轩)、《我们的邻居》(龙禹锟)、《看见东坡》(涂潇宁)、《少年自有少年狂》(田若菲)。为祝贺和表扬他们,三苏祠博物馆与苏祠中学联合举办了颁奖仪式,苏祠中学校长岳家军、三苏祠博物馆副馆长周云容在苏祠中学全校师生面前为入选的作者颁发了稿费和奖品《三苏祠丛书》一套,希望激励更多的学子积极投身于三苏文化的传承中。
《苏东坡的影响力》 讲授人:徐丽
以最近几年主流媒体央视的节目为切入点,以诗词欣赏的方式解读苏东坡和眉山。重点讲诉苏东坡的丙辰中秋词,从中秋词的创作和历代影响力,讲到央视近年的中秋晚会,并以法国巴黎为例讲述东坡的海外影响力,再回到眉山,讲诉家乡人对东坡的热爱,通过央视的《记住乡愁》讲诉纱縠行的苏家故事,旨在以更通俗、易接受的方式,让大家感受古老的眉山,感受苏东坡的影响力。
《宋代眉山地区书院》 讲授人:刘宇飞
从书院的历史起源、发展、基本制度等文化常识出发,介绍了古代著名书院、宋代眉山地区书院的特点及兴起原因,旨在宣传书院文化、眉山书院史及文化发展潜力。
《三苏祠馆藏书画赏析》 讲授人:万波
以三苏祠馆藏之清代邹一桂《东坡故事》册页、明代王式《西园雅集图》卷、清代沙馥《琴操参禅图》、清代何绍基书东坡词四条屏、清代顾印愚集东坡诗句联、清代杨守敬行书苏轼诗《赠刘景文》等六件(套)东坡题材的珍贵书画为例,讲述了其背后的故事,让文物说话,让藏于深闺的文物活了起来。
《从出土壁画看两宋生活》 讲授人:刘扬
用包含丰富的古人活动场景、日常画面的墓葬壁画介绍了两宋时期的人物模样、生产生活、饮食娱乐和习俗信仰等四部分内容,通过常人难以接触的壁画传达知识,从而获得耳目一新的认知。
《宋人如何着装打扮》 讲授人:轩园
从宋朝简史、宋朝理学讲起,简述了宋朝政治,再通过宋朝服饰、宋朝妆容,解析了宋朝服饰文化。在讲述的过程中,通过唐宋对比,史书图片和电视热剧《清平乐》的服装造型对比,借用视频解析,让听者在绝美的视听享受中了解了宋人的着装打扮,领略了“衣冠古国”的魅力。
《说姓道氏》 讲授人:翟晓楠
以《左传》《史记》《国语》《汉书》《元和姓纂》《通志》等古代史书文献,讲述古代姓、氏由来的具体情形、演变、使用方式、历史意义以及郡望、堂号、宋人同姓用典等文化现象。
《苏轼的意义》 讲授人:周云容
从“苏轼是谁”“苏轼是怎样炼成的”两个方面解读苏轼之于当今的意义。首先,引导学生讨论“苏轼是谁”,根据学生回答,从“精神标杆”“文化全才”“文化大使”“生活达人”“为学楷模”等方面总结概括苏轼的特质;接着又引导学生思考“苏轼是怎样炼成的”,从“奋厉当世的人生理想 ”“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等内因方面总结。课程以讲师讲解与学生讨论,以具体事例与概括提炼相结合,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启迪和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为学、直面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