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讲苏祠 遇见三苏祠 古人写苏祠 苏祠游记

阅读量:1054

发布时间:2022/04/05

我们一家与三苏祠的故事

祠,供奉祖先或先贤的庙堂。为纪念“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苏洵、苏轼、苏辙,将其眉州故居改建成祠堂,名曰“三苏祠”。如今这里游人如织,大家为瞻仰先贤遗风,承文豪润泽,交流三苏文化而来。然三苏祠给予我一家三代的,还有欢乐与包容。

外公年幼时,家离三苏祠约百米远,常与一群小伙伴偷偷入祠游玩。正门的大榕树枝繁叶茂,粗壮的枝丫搭建成桥,越过门前小河。外公说,以前三苏祠门前是有一条小河的。他们攀上树桥,在绿荫的掩护下溜进去,躲在密密匝匝的荷叶下,剥莲米吃。或皓月当空之时,用竹竿扒开充作围墙的竹林,潜入祠中,伴着虫鸣蛙声,撑船夜游。不料,栖鸟惊起,林中忽地传出几声怪异鸟叫,惊得大家手脚僵住。大一点的孩子颇有经验:“别怕,是夜猫子。”

“夜猫子,就是猫头鹰。”外公解释道。我想,三苏祠应算作外公的“百草园”了。“继续讲,继续讲!”我与弟弟意犹未尽。外公端起茶杯,润了口舌,又讲起三苏塑像肚子里藏有满满的线装本手抄书;塘里下雨天浮起肥美的鱼;有人压断老旧的栅栏掉入荷塘之中……

外婆记忆里的三苏祠,是有香味的。桂馥兰馨,高洁清雅。豆蔻年华,梳着两根麻花辫的外婆,觉得入了那芝兰之地,浸在一祠幽香之中,就仿佛到了另一维度,与知青上山下乡闹革命,轰轰烈烈年代不一样的新天地。

妈妈记忆里的三苏祠,是欢快的。小学六一儿童节,大家在祠里热热闹闹打水仗。过年时,祠里举办灯会,火树银花、绚丽多彩。初中时期,就读苏祠中学,与三苏祠一墙之隔,偶在晚自习前溜进其中散步。高考前夕,全班同学一起到祠中放松、留影。

爸爸爱请外地朋友参观三苏祠,请讲解员细细讲述三苏故事。我喜欢祠中的高大银杏,弟弟喜欢引来小松鼠的荔枝树。青青绿竹,是东坡先生的最爱,是文人的风骨。大人们皆慕东坡超然洒脱的风姿,我们姐弟俩喜欢先生的豪情和逸趣。这便是“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吧。自认为“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苏学士,其实老少皆宜。

我现在就读于苏祠中学,学校邻苏养气,承袭“三苏”之灵气,立德树人,乃莘莘学子成才之摇篮。老师讲“奋厉当世志,法度出新意”。我们应学三苏,尽早树立起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要有“天下为己任”的胸襟,立足当下,灵活变通,调整创新。我想,三苏于我,于我们是崇敬和缅怀,是包容与仁爱,是继承和发扬。

以上,便是我一家三代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至今,与三苏祠的点滴。祠中翠竹依旧,绿水长流,我们的精彩故事未完待续。

 

文:郑艾宣 

上一篇: 我的邻居

下一篇: 我心中的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