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 论文 科研项目

阅读量:883

发布时间:2022/09/05

浅谈苏轼与文同徐州书简

徐丽

内容提要∶苏轼与文同是远亲,苏轼称文同为从表兄,两人年龄相差近二十岁,自苏轼从政后,与文同从初识到来往甚密,时间长达十五年之久,诗文唱和五十多首(篇),是苏轼一生中交往时间最长,诗文往来最多的友人之一。其中,在苏轼徐州任上的两年多,致文同书简就达十二札,包含两家结亲、诗文书画、养生却病等内容,可谓是交往最密切频繁的时段。本文试图通过苏轼与文同的交往,特别是在徐州期间的往来书信,让人们对苏文的深厚情谊有更多的了解。

一、从文同其人到“实始识君”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又号丹渊客,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县(今四川盐亭)人,西汉蜀郡(今四川成都)太守文翁之后。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进士及第,三次在朝作官,曾任判尚书职方兼编校史馆书籍、秘阁校理、知太常礼院兼编修大宗正司条贯、判登阐院等。在长期的地方官任上,先后担任邛州(今四川邛)军事判官、静难军(今陕西彬县)节度判官、邛州(今四川邛)通判、汉州(今四川广汉)通判、普州(今四川安岳)、陵州(今四川仁寿)、兴元府(今陕西汉中)、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神宗元丰二年(1079)卒于赴任途中的陈州(今河南淮阳)宛丘驿,享年六十二岁。

文同是一位“端静而文,明哲而忠”的正人端士,这是苏轼对文同的评价。司马光称赞他襟韵潇酒如同“晴云秋月,尘埃所不能到。”王安石也称他为“循吏”。他在各地兴利除弊,办学倡文,“所至尤恤民事”,他廉洁简朴,苏轼称他为“清贫太守”。他的去世,“梁洋之民悲思”,邛州、盐亭相继为之建祠,出版书籍。

文同是一个诗赋书画全能的大艺术家,其作品备受世人推崇。《宋史·文同传》称∶“善诗、文、篆、隶、行、草、飞白”,他的《跋范仲淹<道服赞>》和《跋王献之<送梨帖>》收入乾隆《三希堂法帖》。他是湖州墨竹派的创始人,宋《宣和画谱》称他的墨竹“富潇洒之态,逼滦之秀,疑风不动,不笋而成”。对于文同的才学,苏轼在《书文与可墨竹并叙》中说“文与可有四绝诗一,楚辞二,草书三,画四。”诗位列第一,一生写有八百六十多首诗,他的诗歌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以反映民生疾苦的社会诗的思想性最强,以描绘自然景物的写景诗的艺术性为最高,是一位颇具独创性的诗人。苏辙对文同也有甚高的评价∶“发为文章,实似其德。风雅之深,追配古人、翰墨之工,世无拟伦。”著有《丹渊集》四十卷。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二十九岁的苏轼在凤翔府任大理寺丞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此时,四十七岁的文同丁父忧之后,返回京师,苏轼与文同在京师初次见面,苏轼在《黄州再祭文与可》中回忆道∶“我官于岐,实始识君,甚口秀眉,忠信而文。志气方刚,谈词如云”。虽然二人是初次见面,但苏文两家从亲缘关系来讲,应是旧相识。嘉祐五年(1060),苏洵在京任秘书省校书郎,修《太常因革礼》时,文同任秘阁校理,点校中秘书,二人面晤的机会应该比较多。这年苏洵就写有《与可许惠所画舒景以诗督之》:

...